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【官網(wǎng)】

設(shè)為首頁(yè)|加入收藏|關(guān)于我們|聯(lián)系我們|網(wǎng)站地圖

您的位置:首頁(yè) >  花類中藥

五色梅

  • 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 theguerrillapornproject.com
  • 發(fā)布時(shí)間:2021-04-16 15:34:01
  • 來源: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

五色梅

五色梅

(《廣西中藥志》)

【異名】山大丹、大紅繡球、珊瑚球(《南越筆記》),龍船花(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),臭金鳳、如意花、昏花(《嶺南采藥錄》),七變花(《華北經(jīng)濟(jì)植物志要》),如意草(《廣州植物志》),土紅花、臭牡丹、殺蟲花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,毛神花(《閩南民間草藥》),臭冷風(fēng)(《廣西中藥志》),天蘭草(《湖南藥物志》),臭草(廣州部隊(duì)《常用中草藥手冊(cè)》),五色花、五雷箭、穿墻風(fēng)(《廣西中草藥》),野眼菜(江西《草藥手冊(cè)》),五彩花、紅花刺、婆姐花(《福建中草藥》)。

【來源】為馬鞭草科植物馬纓丹的葉或帶花葉的嫩枝。
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馬纓丹(《南越筆記》)

直立或半藤狀灌木,有強(qiáng)烈氣味,稍被毛,高1~2米,若為藤狀時(shí),高常倍之;莖枝無刺或有下彎鉤刺。葉對(duì)生;卵形或矩圓狀卵形,長(zhǎng)3~9厘米,先端短漸尖,基部闊楔形,邊緣有鈍齒,上面祖糙而有短刺毛,下面被小剛毛。頭狀花序稠密,連花冠寬2-3.5厘米;花序柄腋生,粗壯,常較葉為長(zhǎng);苞片狹長(zhǎng),約為花冠的1/3~1/2;花冠粉紅色、紅色、黃色或橙紅色,長(zhǎng)約1厘米?;ü诤?jiǎn)細(xì)長(zhǎng),裂片4~5;雄蕊4,不外露;子房2室。核果球形,肉質(zhì),長(zhǎng)約5毫米,成熟時(shí)紫黑色,有骨質(zhì)的小分核2顆?;ㄆ冢喝觊_花。

野生于村落旁或裁培于庭園。分布廣東、廣西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等地。

本植物的根(五色梅根)、花(五色梅花)亦供藥用:各詳專條。

【性味】苦,寒。

①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"苦,平,無毒。"

②《廣西中藥志》:"味苦,性寒,無毒。"

③廣州部隊(duì)《常用中草藥手冊(cè)》:"辛涼。"

④《廣西中草藥》:"味微甘辛,性涼。"

【功用主治】消腫解毒,祛風(fēng)止癢。治癰腫,濕毒,疥癩,毒瘡。

①《嶺南采藥錄》:"洗濕毒疥癩。"

②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"葉:治疥癜毒瘡,跌打止血?;ǎ嚎芍寡?

③《廣東中藥》:"祛風(fēng)止癢,消腫止痛,散毒,敷大腸瘍癰。"

④《廣西中草藥》:"全草:退熱,殺蟲止癢,消瘡瘍。"

【用法與用量】?jī)?nèi)服:煎湯,0.5~1兩;或搗汁沖酒。外用:搗敷或煎水洗。

【宜忌】《福建中草藥》:"孕婦忌服。"

【選方】①治毒核癥:臭金風(fēng)葉搗爛,取自然汁,用雙蒸酒沖服。又將葉搗爛,加紅糖、冰片少許,敷于核上,不時(shí)轉(zhuǎn)換,即可清涼止痛。(《嶺南采藥錄》)

②治筋傷:毛神花鮮葉搗碎,擦患處,然后以渣敷之。(《閩南民間草藥》)

③治皮炎、濕疹瘙癢:馬纓丹新鮮枝葉煎水外洗.(廣州部隊(duì)《常用中草藥手冊(cè)》)

④治跌打扭傷;馬纓丹鮮葉搗爛外敷。(廣州部隊(duì)《常用中草藥手冊(cè)》)

⑤治感冒風(fēng)熱:五色花葉一兩,山芝麻五錢。水煎,日分二次服。(《廣西中草藥》)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(xì)]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(xì)]

更多焦點(diǎn)熱文

密蒙花

密蒙花為常用中藥,始載《開寶本草》。別名:蒙花。來源:..[詳細(xì)]

健康養(yǎng)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