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【官網(wǎng)】
【方劑名】禹功散,出自金·《儒門事親》。
【組成】頭末黑牽牛(120克)、茴香(30克)。
【用法】為末,每一錢(3克),姜汁調(diào)下。
【功效】行氣消腫,逐水通便。
【主治】寒濕水疝,陰囊腫脹,大小便不利,舌紅苔白或白膩,脈沉有力。
【臨床醫(yī)案】臨床主要用于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、鞘膜積液等病癥。
1.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:采用禹功散合芒硝外敷神闕穴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34例,并與西藥常規(guī)治療33例比較,兩組患者無顯著性差異。治療組: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(chǔ)上,加用禹功散合芒硝。兩組均以治療1年為1個療程,共治療3個療程。療效標(biāo)準(zhǔn):腹水消失,臨床癥狀消失,食欲正常,一般情況良好,腹部B超無液性暗區(qū)為顯效;腹水大部分消退,臨床主要癥狀減輕,食欲有所增加,一般情況改善,腹圍縮小3 cm以上,腹部B超提示少量腹水為好轉(zhuǎn);腹水不減輕或增加,臨床癥狀加重,病情逐漸惡化,或出現(xiàn)各種并發(fā)癥而死亡為無效。結(jié)果:治療組總有效率為72.5%;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0.6%。(《浙江中醫(yī)雜志》2012年第12期)
2.鞘膜積液:50例中陰囊囊腫者10例,睪丸鞘膜積液34例,精索鞘膜積液16例,交通性鞘膜積液2例。采用新加禹功散治療,方由小茴香10克,黑牽牛子6克,生檳榔3克,肉桂6克,鳥藥、車前子、橘核、牛膝、茯苓、豬苓、當(dāng)歸、赤芍、澤瀉各10克,每日1劑,分2次溫服。10日為1個療程。結(jié)果:1個療程后痊愈(積液消失,伴隨癥狀消失)28例,占56%;2個療程痊愈18例,占36%,總有效率占92%。(《福建中醫(yī)藥》2006年4期)
【方解】本方逐水消腫,喻其功用如同大禹治水一樣功效卓著,故名“禹功散”。本方所治陽水、水疝雖為二病,然病機則一,乃水氣內(nèi)聚為患。治宜逐水行氣為法。孕婦及年老體弱者慎用。
禹功散與十棗湯兩方,均能瀉下逐水。本方牽牛配伍茴香,逐水中兼能行氣,具有逐水行氣、通便消腫之功,適用于陽水,二便不利,脈沉有力,屬實證者;十棗湯大戟、芫花、甘遂與大棗同用,逐水中兼能培土扶正,適用于懸飲,咳唾胸脅引痛,或水腫,腹脹喘滿,二便不利,脈沉弦者。
【方歌】儒門事親禹功散,牽牛茴香一齊研,行氣逐水又通便,姜汁調(diào)下陽水痊。
西安附兒中醫(yī)醫(yī)院“兒童發(fā)育行為疾病&生長發(fā)育疾病名醫(yī)..[詳細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