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【官網(wǎng)】

設(shè)為首頁|加入收藏|關(guān)于我們|聯(lián)系我們|網(wǎng)站地圖

您的位置:首頁 >  藤木類中藥

木通

  • 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 theguerrillapornproject.com
  • 發(fā)布時間:2021-05-21 17:23:54
  • 來源: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

木通為常用中藥。

木通

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列為上品。原名“通草”,市售品原植物混亂。但商品主要分關(guān)木通和川木通兩類。前者主銷東北,華北,華東地區(qū);后者主銷中南,西南等地區(qū)。此外還有木通科木通。地產(chǎn)地銷。

1、關(guān)木通

來源:為馬兜鈴科纏繞性藤本植物木通馬兜鈴的干燥藤莖。均為野生。

產(chǎn)地:主產(chǎn)于吉林撫松、輯安,黑龍江寧安,虎林,遼寧新賓,鳳城等地。

性狀鑒別:關(guān)木通為長條圓柱形,長幾十厘米到幾米不等。直徑為1~5厘米,外表皮平滑,淡黃褐色或灰黃色,少數(shù)殘留有褐色斑狀栓皮。有微隆起的節(jié),質(zhì)堅體輕,折斷面皮部黃白色,木部黃色寬廣,導管孔洞排列整齊,射線明顯如如車輪狀,髓部不明顯。味苦。

以條細勻,直徑在2~3厘米,色黃者為最佳。

主要成分:含馬兜鈴酸。

關(guān)木通的功效與作用:1、利尿。實驗證明,其利尿作用強于淡竹葉,但弱于豬苓。

2、抗菌和抗真菌。體外試驗,對革蘭式陽性桿菌、痢疾桿菌、致病性皮膚癬菌,均有抑制作用。

炮制:切片生用。

性味:苦、寒。

歸經(jīng):入心、小腸、膀胱經(jīng)。

功能:小便不利,水腫,胸中煩熱,目眩咽痛。

臨床應用:1、用于治療心火盛(口舌生瘡、咽灼喉痛、心情煩躁。睡眠不佳),取其有利尿消炎作用??汕鍩岢裏?,配淡竹葉、生地等同用,方如導赤散。

2、用于治療小便滯澀、尿痛、尿頻(如急性尿道炎),取其有利尿和抗菌作用,可用導赤散,或配車前子、萹蓄、茯苓等。

3、用于治療水腫(腳氣水腫、腎炎水腫均可),作為輔助藥。配豬苓、茯苓,方如木通散。

使用注意:木通性極苦寒,前人曾謂其能大泄心腎之氣,不可妄投?,F(xiàn)代隊木通的使用雖已較普遍,但仍應掌握用量,不宜過大。臨床上也觀察到,一次服木通2兩以上時,能引起腎功能衰竭,因此,必須引起警惕。孕婦慎用,老人和體弱者藥使用木通時,應酌情加黨參、白術(shù)。

用量:2.4~9g。

處方舉例:木通散(《證治準繩》):木通4.5g、蘇葉9g、桑白皮6g、豬苓6g、赤茯苓9g、檳榔9g,研末,加生姜、薤白,水煎服。

2、川木通(山木通、淮木通)

來源:為毛茛科小木通的干燥莖,野生。

產(chǎn)地:主產(chǎn)于西南、中南地區(qū),以四川、湖南等省較多。

性狀鑒別:莖呈圓柱形,長30~70厘米,直徑1~22厘米,外表皮灰黃色,全體有明顯規(guī)則的縱溝紋。莖上有節(jié),節(jié)部較膨大,節(jié)間距離16~27厘米。體輕,質(zhì)堅韌,不易折斷。斷面呈放射性裂皮。裂片上滿布小孔。氣微味苦。尚有一種繡球藤木通也作川木通用。

以條勻,內(nèi)外色黃,無黑心者為佳。

效用:同關(guān)木通。

3、白木通

來源:為木通科落葉木質(zhì)藤本植物白木通等干燥莖。均為野生。

產(chǎn)地:四川、湖北、廣西、云南、江西、貴州、江蘇等省。

性狀鑒別:莖呈圓形而彎曲,長30~60厘米,直徑1.3~厘米。表面呈灰褐色,外皮極粗糙而有許多不規(guī)則裂紋,節(jié)不明顯,僅可見側(cè)枝斷痕。質(zhì)堅實,難折斷。斷面不整齊,皮部較厚,黃棕色,中央木部呈黃白色,有車輪狀花紋,中心有小型的髓。氣無,味苦而澀。

以條勻,內(nèi)色黃者為佳。

效用:同關(guān)木通。

注:商品木通的植物來源很復雜。以上三種商品:

1、關(guān)木通的原植物主要為馬兜鈴科植物木通馬兜鈴。

2、川木通的原植物除小木通外尚有毛茛科鐵線蓮屬多種植物:如繡球,藤女萎,小葉鐵線蓮,華南鐵線蓮等等。而藥材商品,在四川以直徑1厘米以上者稱大木通;1厘米以下者稱小木通。

3、木通科植物木通的來源:有五葉木通,三葉木通和白木通。其商品只在就地生產(chǎn),就地使用,很少外銷。江蘇以五葉木通之莖作“海風藤”藥用。其果實則為藥用的預知子,又名八月瓜,八月扎。

按《圖經(jīng)本草》記述,藥用木通應以木通科木通為正品。

四川汗產(chǎn)銷一種木通,為馬兜鈴科植物穆邊馬兜鈴的藤莖,與正文所列川木通內(nèi)之淮=木通不同,應當區(qū)別。
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更多焦點熱文

沉香

沉香為較常用中藥。始載《名醫(yī)別錄》。別名:海南沉。來源..[詳細]

健康養(yǎng)生